请输入关键字
长治市博物馆里的“宝贝”——彩绘胡人俑

如果被问及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为辉煌?唐朝一定是答案之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朝因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而璀璨夺目,特别是翻阅贞观到开元这段初唐历史,眼前便会呈现出盛世的模样。这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记忆与见证,俑便是其中之一。在市博物馆里,有两件唐代胡人俑作品,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们是彩绘胡人俑和彩绘胡人骑驼俑。


1.jpg

图为:彩绘胡人骑驼俑


在市博物馆宣教科科长暴素芳的带领下,记者得以一睹两尊胡人俑的风采。只见彩绘胡人俑鼻梁高挺、颧骨突出、眼中写满沧桑,眼、唇部皱纹深厚,头部扭向一侧,目视远方。胡人俑发型异常精致,满头的发辫拢在一起束于脑后,很像今天的“脏”辫,历经千余年仍清晰可辨。“他”身着大翻领窄袖长袍,腰束革带,袒胸露乳,双臂作舞蹈状,微胖的身躯依然掩饰不住其善舞的民族性格。俑周身饰红彩,彩虽已脱落,但依然不失往日风采。


2.jpg

图为:彩绘胡人俑


另一尊彩绘胡人骑驼俑通高37.7厘米、泥质灰陶,1975年出土于长治市红星厂。仔细端详,骆驼曲颈昂首,注视前方,作行走状。驼体作褐黄色,两峰间鞍垫施红彩,色已脱落。驼身两侧各攀爬一只小猴子,并悬挂酒壶、水壶、粮袋、行囊等,鞍垫之上坐一胡人,头戴尖顶帽,身着尖领窄袖长袍,腰束革带,深目高鼻,双臂做舞蹈状。有一只猴子坐于胡人屈曲的左腿之上,猴子一手揽于胡人腰间,一手做吃食状,憨态可人,整件作品刻画细腻,造型生动,人与驼相呼应,神态逼真,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上粟特商人的生活面貌,似乎是一位历经艰辛长途跋涉要奔向大唐的客商。“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千年后的今天,由一尊胡人骑驼俑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丝绸之路的迷人风光以及大唐盛世的气象万千。


说起胡人,从广义上讲,所有来自西域的外族人在当时都被称为胡人,狭义上的胡人指的是昭武九姓,也就是从东汉一直到宋代的粟特人。他们活跃在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担当者,为唐朝带来了许多充满异域风情的物件,比如胡旋舞、狮子、哈巴狗等。他们与唐朝互通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艺术,传播了宗教,为城市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盛唐时期,长安城人口达到了100万,其中常住胡人就占了5万之多,甚至于很多胡人担任了重要的官职,比如高仙芝、李光弼、契苾何力等。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独具辉煌的朝代,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在世界范围内,唐帝国是最重要、最强盛且历时最长的国家之一,它的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暴素芳告诉记者,唐朝当时社会统一,经济繁荣,粟特人大多以商人的身份走进大唐,他们以长安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他们的贸易通道。而唐时的潞州,曾经是五谷丰稔,政治稳定,社会一片升平,来到这里的胡人必定留恋大唐的富庶,乐不思归,不愿还蕃。他们努力接受汉文化,并且供职于唐王朝,成为唐代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以及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贡献者。唐墓葬中出土的胡人俑就充分揭示了胡汉交融的独特文化风貌。


唐代胡人俑作为古俑中特殊的一群,有的露发,有的袒胸,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服饰观和身体观。唐代制陶艺人独具匠心,以其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塑造了极富生活气息的陪葬品,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艺已达到高超的水准。这些俑只见于隋唐时期,宋代已不再出现,在我国陶瓷作品史上占有重要一席。这些出现于中国封建上升时期的胡人俑成为那个时代文明交融的最好见证,是最直观的形象历史。


藏于市博物馆的这两尊胡人俑是大唐盛世与外邦密切交往的真实写照,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个伟大时代的开阔胸襟。可以想象,大唐王朝用她广阔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包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异域文化与多元人才,这应该也是她令人心向往之的根源所在。(来源:上党晚报 记者李茹、田雨)